北葵涌區區章 香港童軍總會北葵涌區 North Kwai Chung District - 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

北葵涌區簡介

北葵涌區區會介紹

區之成立,最早可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之荃灣地方時期,當年為拓展新界區的童軍活動,於一九七二年三月三十一日,完成總會的第一個五年拓展計劃後,由當年地域總監陳溥志先生指示下,於同年七月一日起,將荃灣原來之東、西兩區分拆, 擴大成為葵涌區、沙咀區及本區前身石籬區三個童軍分會。就此,本區亦隨即成立,成立初期區內只有 6 個旅團,人數約數百人,首任區會會長為彭沖教育官,主席為鄭和益校長,區總監為宣慶平先生。在他們三位、與眾會友委員及當年之區幹部職員之努力工作下,奠下會務開展的基礎。

一九七二年總會進入第二個五年拓展計劃,據施維德約於一九七四年的調查報告書中,建議於同年十月一日起取消「地方」為行政單位,荃灣地方將原有之三個童軍區成為獨立單位,並將三區易名,石籬區亦正式改名為北葵涌區,一直沿用至今。

現時之北葵涌區,由九龍蝴蝶谷村以北至城門隧道象 鼻山 路交匯處,南面則以葵涌道為界。

從七二年至七九年這一段階段,本區可稱為成長期,期間包括了與區內學校及旅團聯絡,了解他們在進行活動及訓練時之困難,當年區會訓練部亦開辦了多次領袖訓練班及見習領袖訓練班,以提供足夠之旅團領袖,並且多次舉辦區幹部職員及旅團領袖之聯席會議,加強彼此間之聯繫。由七九年至今多年,是區內童軍運動的發展增長期,使區內訓練活動比前段更趨成熟,亦更蓬勃,旅團及支部拓展數目不斷增加。而及提拔更多優秀的領袖人才,參與區活動及事務,並屢獲獎勵及表揚。

區總部的發展

葵涌區區總部早年設於葵涌石籬村第十二座地下 B8-B12 單位,於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啟用,由當時的副理民官鮑文先生及新界地域總監張枝繁先生主持揭幕。

一九七八年六月,由於政府在荃灣興建地下鐵路集體運輸系統,當年的新界地域總部位處有關規劃的範圍 (即荃灣西樓角路 ),所以地域將該處之物業交回政府, 於七九年至八七年期間,地域暫遷往本區在石籬村的區總部作臨時總部。

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一日,由已故慈善家鄧肇堅爵士及當年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捐助興建,位於葵涌和宜合道的鄧肇堅男女童軍中心正式啟用,並由當時的署理香港總督鍾逸傑爵士主持啟用 揭幕儀式。由同日起本區便從石籬村的舊區總部搬遷到新大廈四樓的四零八室,於地域總部寫字樓內繼續運作及提供服務,直至現在。

區章解構

時本區 (北葵涌區 )區章早於名為石籬區之時期已經採用,由本區第二任區總監黃成坤先生設計,其設計概念反映當時區內之發展。在七十年代初期,當年政府銳意發展荃灣及葵涌一帶地區,興建多個大型公共屋村 ,其中包括剛完成的梨木樹村 、石蔭村 及石籬村 三個大型屋村,由於本區範圍位處於該三個屋村內,所以設計者黃總監以圖案之配合解構區內之建設,製成本區區章,其設計藍本如下:

本區區章以紅色為底底色,配合一些配件,包括:右上角有一個童軍徽、左邊有一棵梨樹 (樹身黑色為陰影 )、左下角有一條金色籬笆及右邊有一座大石和一座小石。

 

圖案解構為 梨樹 + 籬笆 = 梨木樹村

小石 + 籬笆 + 梨樹樹身為黑色陰影 = 石蔭村

大石 + 籬笆 = 石籬村

隨著區內三大屋村的重建計劃,現時除了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梨木樹村、石蔭村及石籬村外,政府在九十年代中期,還興建石蔭東村、安蔭村及區內兩個新的居者有其屋的屋苑,令區內的童軍運動發展更蓬勃。